-
【學習進行時】新華社: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丨縱深推進學查改,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已到關鍵時候,問題整改整治任務很重。此時千萬不能有船到碼頭車到站、歇歇腳松松勁的想法,反而要再次審視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深入學習黨中央關于黨的自我革命思路、措施,要在一體推進學查改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取得實效、不走過場。怎么學?深入學習黨的自我革命思路、措施,結合問題、聯系實際學。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納入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名黨員都要捫心自問,通過學習教育有沒有把黨的作風規定融入思想和血液,有沒有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有沒有涵養“知所從來”的定力、保持“識其所在”的清醒、積蓄“明其將往”的自信。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落實在具體行動上、體現在實際工作中。黨政機關應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謀劃新實踐,企業應緊密結合...
2025.07.18 來源:新華社 -
【服務振興】大連船舶重工集團一行來校座談
7月15日上午,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東望一行來校座談。校黨委書記項昌樂,副校長王博以及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院、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能源與動力學院、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船舶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聯合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會。雙方就深化戰略協作、共促船舶工業轉型升級進行交流。項昌樂表示,大連理工大學和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同處一地,均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雙方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關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校創新重要作用,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要建立長效戰略合作機制,加強企業出題、校企共答的協同創新模式,開展有組織科研,強化聯合攻關,共促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為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韓東望介紹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發展概況。他指出,希望雙方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在科研攻關、產品研發、智能制...
2025.07.17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科技日報】滴狀冷凝傳熱實驗首次“上天”開展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蘊通訊員于舒雯)7月15日凌晨5時34分,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入軌后,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由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馬學虎教授、溫榮福教授團隊,依托載人空間站工程科學與應用項目“微重力環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與傳熱強化技術”自主研制的“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順利進入我國空間站,上天“做實驗”。據介紹,“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將在夢天艙兩相系統,開展微重力環境下耐久性熱界面材料、滴狀冷凝動態特性、強化傳熱技術等一系列長周期在軌實驗。本次開展的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蒸汽滴狀冷凝實驗研究為國際上首次。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揭示空間環境下界面結構調控相變過程的微觀機制和物理本質,形成具有應用價值的原始數據庫和設計準則,支撐我國空間領域換熱裝備高效化和緊湊化發展需求。熱控系統是載人航天器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核心模塊之一。為實...
2025.07.17 來源:科技日報 -
【慶七一·新優勢】黨建引領 聚力強國 助力生物制造新質生產力躍升
【編者按】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將“一融雙高”作為學校黨建戰略工程,并將其作為高校黨委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來推動。按照“啟動部署-重點落實-深化實施-總結提高-成效鞏固”進行五年規劃,堅持試點引領、機制護航、考核保障“三位一體”統籌發力,全面提升“一融雙高”建設質量。各級黨組織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在路徑探索、機制創新、成效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價值的實踐成果和典型經驗。今年是“一融雙高”建設質量提升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特推出專題宣傳,集中展示各級黨組織推進“一融雙高”建設的典型做法和主要成效,以此激勵全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緊緊圍繞新優勢鍛造年“353工程”目標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一融雙高”建設成效,為推進一流大學建設加速卓越貢獻力量!在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部署的時代背景下,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過程工程教工黨...
2025.07.16 來源:黨委組織部(黨校) -
【創新在大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在隱身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隨著航空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提升軍用武器的生存能力與戰斗力,新一代隱身材料的開發亟待突破。當前,隱身材料研究主要聚焦于吸收劑與超材料結構設計兩大方向。二者的協同作用對電磁防護效能至關重要,需協同推進。近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段玉平教授團隊圍繞這兩個方向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于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和國際高水平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第一作者分別是團隊博士生陳偉博士和碩士生李澤瑞,段玉平教授為通訊作者。人工電磁超材料憑借其精密幾何結構對電磁波的調控能力,可實現對傳播路徑、相位及幅z值等的精確操控,在國防安全領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針對傳統諧振型超材料面臨的單元面內尺寸與電磁響應強耦合、難以小型化的瓶頸問題,段玉平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鐵磁介質的無諧振單元超材料設計范式。通過“成分-結構二維調制策略”將反射波的振幅...
2025.07.16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創新在大工】我校自研實驗模塊搭載天舟九號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
2025年7月15日凌晨5時34分,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入軌后,于8時52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校化工學院馬學虎教授、溫榮福教授團隊依托載人空間站工程科學與應用項目“微重力環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與傳熱強化技術”自主研制的“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順利進入我國空間站。?空間站夢天艙兩相實驗系統和空間滴狀冷凝傳熱模塊“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將在夢天艙兩相系統,開展微重力(10^-4g)環境下耐久性熱界面材料、滴狀冷凝動態特性、強化傳熱技術等一系列的長周期在軌實驗。本次開展的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蒸汽滴狀冷凝實驗研究,在國際上為首次。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揭示空間環境下界面結構調控相變過程的微觀機制和物理本質,形成具有應用價值的原始數據庫和設計準則,支撐我國空間領域換熱裝備高效化和緊湊化發展的重大需求。熱控系統是載人航天器的環...
2025.07.15 來源:化工學院 -
橫濱國立大學原校長長谷部勇一一行訪問我校并捐贈藏書
7月10日至11日,橫濱國立大學原校長、一橋大學現常勤監事長谷部勇一教授一行訪問我校。11日上午,校長賈振元會見長谷部勇一一行,雙方回顧兩校2009年簽署合作協議以來攜手同行、守望相助的歷史和在人才聯合培養、師生短期互訪、線上實習課程等方面的合作成效,就深化科研協作、拓展與一橋大學交流等達成共識。10日下午,日本科學協會贈書項目——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西村可明·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長谷部勇一藏書捐贈儀式在伯川圖書館舉行。我校副校長康旭東、日本科學協會常務理事顧文君,我校圖書館、經濟管理學院負責人及大連地區參與日本科學協會贈書項目的各高校圖書館館長出席,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王玨主持。儀式上,長谷部向我校捐贈1656冊經濟學領域俄文藏書并在贈書扉頁加蓋紀念章,這批書籍源自其恩師、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西村可明。康旭東表示,這些珍貴資料既是尊師重道、薪火相傳和中日友好情誼的體現,也將為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獻支...
2025.07.15 來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
【創新在大工】我校科研團隊在腫瘤單細胞動力學檢測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醫學部智能生物力學與前沿醫療裝備團隊覃開蓉教授與附屬腫瘤醫院婦科楊卓教授聯合主持的醫工交叉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于分析化學領域TOP期刊《分析化學》(AnalyticalChemistry)和微流控與芯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上。其中,發表在《分析化學》上的論文被選為期刊封面文章。2021級博士生李珊珊為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覃開蓉教授與薛春東副教授為通訊作者。卵巢癌的高度異質性使得其精準分層成為實現個體化精準用藥、進而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然而,目前臨床上基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多組學分析技術的卵巢癌精準分層方法,存在時間周期長、且大多數依賴對破壞細胞后的樣本進行檢測的問題。這些方法只能提供特定時刻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的靜態信息,無法全面反映活體細胞內分子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及其受外部和內部環境影響而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因此,這種靜態分析無法根據個體每次的檢測結果持續優化臨床治...
2025.07.15 來源: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