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鍛造新優勢】4000余名大工師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逐夢強國征程
用AI賦能文化傳承、憑科技革新特色產業、以專業守護綠水青山、讓紅色精神照亮實踐征途……2025年盛夏,大連理工大學4000余名師生組成465支社會實踐團隊,奔赴祖國各地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革命老區、生態前線,在火熱的暑期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科技實踐激活發展動能在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未來技術學院“智融青川”實踐團為留守兒童設計了獨特的AI科普課,現場通過AI繪畫演示,點燃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山海相隔的前沿智慧照進青少年的成長世界。校團委持續完善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突出鮮明的科技實踐導向,讓學生在解決社會現實場景問題中成長。電氣工程學院“重走初心之路”實踐團到大連電建集團研學電纜功能與變電所原理,現場參與電力安全常規演練,深化對電力事業的理解,堅定了隊員們投身能源強國建設的信念。學校依托“挑戰杯”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推動科技實踐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讓實驗室里的創新成果成為破解產業難題的“金鑰匙”...
2025.08.26 來源:校團委 -
【鍛造新優勢】我校機器人隊伍亮相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8月14日至17日,全球第一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我校首支人形機器人隊伍——“大工凌水未來隊”報名參賽并受邀參加運動會開幕式。團隊訓練的人形機器人在3V3足球賽中取得了世界第9、全國第5的成績;在100m比賽中以預賽小組第二的成績順利完賽,標志著我校在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人才培養邁上新臺階。本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吸引了16個國家的280支隊伍、500余臺機器人參賽,CCTV-5對開幕式進行了現場直播,賽事號召力強、關注度高。在3V3足球賽中,全國26支隊伍分為8組,我校參賽隊伍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創新性地對機器人部署了“全攻全守型”策略,以小組賽1勝1平、小組第一進入全國8強;在全國8強的瑞士輪比賽中1勝1負,最終位列全國第5。100m項目共有90多支隊伍參賽,我校參賽隊伍結合機器人特點,部署了“小步快跑”式策略,以預賽小組第二的成績順利完賽。比賽表現獲央視頻、中青網、北京電視臺等媒體關...
2025.08.20 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微 機械工程學院 未來技術學院 -
【學在大工】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在我校舉辦
8月5日至9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大連交通大學聯合承辦的2025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簡稱“工創賽”)在大連舉行。本屆工創賽聚焦“交叉融合工程創新育新質,立德樹人強國建設勇擔當”主題,吸引了全國771所高校、25950支隊伍、125901名師生參與其中。本屆工創賽共設立新能源車、智能+、虛擬仿真三大賽道,采用校級初賽、省級選拔賽、全國決賽三級賽制。在前期校賽、省賽選拔的基礎上,共有來自3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435所高校、1291支代表隊、5000余名師生入圍全國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產生三個賽道、七個賽項的特等獎227項、一等獎340項、二等獎568項。8月9日,大賽閉幕式在我校學生文化中心劇場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工程訓練教指委主任郭東明,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遼寧省招考辦主任孔峰,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張弛分別致辭。閉幕式上公布了獲獎名單并為冠、亞、季軍頒獎。我校共獲...
2025.08.11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鍛造新優勢】大連理工大學與昆士蘭科技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
7月31日上午,大連理工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協議簽約儀式通過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校長賈振元,副校長羅鐘鉉、張弛,校長助理占敬敬出席儀式。昆士蘭科技大學校長謝鎂莉,副校長馬克·哈維、顧元通及工學部部長阿娜·德麗特克等出席儀式。人力資源處、研究生院、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會計核算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工程學院、醫學部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儀式。儀式由羅鐘鉉主持。簽約儀式上,賈振元與謝鎂莉共同簽署《大連理工大學昆士蘭科技國際工學院合作辦學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國際化師資教學體系、合作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機制等領域深度融合,打造穩定、高效、開放、創新的合作運行生態。賈振元高度肯定兩校團隊為促成此次合作付出的努力。他指出,兩校開展深度合作,是基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戰略選擇。站在新起點,大工將攜手昆士蘭科技大學精誠協作,以開放的胸襟、戰略的眼光和務實的行動,凝聚共識,深化互信,攜手...
2025.08.01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人民網】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項昌樂: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 建設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編者按: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并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教育頻道、“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共同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教育家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之道與新時代教育精神的高度凝結,蘊含內涵豐富的育人智慧、躬耕態度、弘道追求。弘揚教育家精神,關鍵要把握好‘鑄魂’與‘強師’的內在邏輯。”近日,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將踐行教育家精神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鑄魂是根本,強師是目標。”項昌樂認為,高校教師要繼承傳統、擔負使命,始終把立德作為立業的前提和根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要順應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所需,提升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夯實教育強國建設基礎。項昌樂介紹,大連...
2025.07.26 來源:人民網 -
【創新在大工】我校自研實驗模塊搭載天舟九號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
2025年7月15日凌晨5時34分,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入軌后,于8時52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校化工學院馬學虎教授、溫榮福教授團隊依托載人空間站工程科學與應用項目“微重力環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與傳熱強化技術”自主研制的“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順利進入我國空間站。?空間站夢天艙兩相實驗系統和空間滴狀冷凝傳熱模塊“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塊”將在夢天艙兩相系統,開展微重力(10^-4g)環境下耐久性熱界面材料、滴狀冷凝動態特性、強化傳熱技術等一系列的長周期在軌實驗。本次開展的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蒸汽滴狀冷凝實驗研究,在國際上為首次。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揭示空間環境下界面結構調控相變過程的微觀機制和物理本質,形成具有應用價值的原始數據庫和設計準則,支撐我國空間領域換熱裝備高效化和緊湊化發展的重大需求。熱控系統是載人航天器的環...
2025.07.15 來源:化工學院 -
【服務振興】第十屆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暨2025年大連全球人才創新發展交流會舉行
誠攬賢才傾誠意,同耕遠景赴新程。7月10日,第十屆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暨2025年大連全球人才創新發展交流會舉行。我校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振元,遼寧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坤平,大連市領導劉恩舉、郭鐵鈞、王少洪、李大民、駱東升出席開幕式。我校副校長羅鐘鉉主持交流會開幕式。本屆交流會以“新創·新智·新優勢”為主題,吸引了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優秀青年人才現場參會,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約1.2萬人次在線參會。作為大連匯聚海內外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自舉辦以來累計吸引2000余名青年學者參會、500余人留連工作。項昌樂表示,大連理工大學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人才強國戰略,正以新優勢鍛造加速推進“雙一流”建設取得新突破,持續深化人才引育用留制度改革和體系建設,千方百計支持青年人才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高能...
2025.07.11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光彥來校調研
7月9日下午,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光彥一行來校調研“兩重”“兩新”工作推進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慶東陪同調研。校黨委書記項昌樂、校長賈振元參加調研。調研中,王光彥一行聽取了學校“兩重”“兩新”工作進展匯報,實地調研了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和西校區學生宿舍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現場。他充分肯定大連理工大學近年來在服務國家戰略和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擔當作為以及學校建設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績。他表示,大工要深刻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目標任務,立足“雙一流”建設全局,聚焦關鍵領域精準發力,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細化落實“兩新”工作,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切實將“兩重”“兩新”政策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在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多示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大工力量。項昌樂、賈振元表示,學校把申報實施“兩重”“兩新”項目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加快一流大學建...
2025.07.11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